鹽堿地上種水稻分幾步
作為全球第三大鹽堿地分布國家,中國擁有15億畝的鹽堿地,相當于現有耕地面積的近八成。其中,有5億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,是至關重要的后備耕地資源和“潛在糧倉”。鹽堿地的綜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護和改良的重要內容,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。
我們常說的鹽堿地,一般泛指鹽土、堿土和鹽堿土。所謂鹽土,是指土壤里含有很多能夠溶解的鹽分,它們的含量可以高到足以妨礙大多數作物生長。這樣的土壤干燥時,表層會形成一層“白霜”。當土壤中水溶性鹽分含量少時,堿性強到能夠影響作物的生長,這樣的土壤就是堿土。而介于鹽土和堿土之間的就是鹽堿土,我們一般常用它來泛指鹽漬化土壤。
鹽堿地種植水稻的主要問題,就是土質的鹽、板、瘠、薄。對于水稻的不利之處是:土壤鹽分濃度高,水稻吸水困難;過高的鹽分對水稻有生理毒害作用;土壤的堿性強,有效養分含量低。
針對以上問題,我們應當采取:
1. 搞好水利建設,開溝排水。鹽堿地大多為低洼地,排水較為困難。所以,在種植水稻之前,我們要平整土地,開溝排水,改善田塊排灌條件。然后,用淡水泡田,洗去鹽分,使得土壤耕作層的含鹽量降低到可以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的程度。
2. 關于鹽堿地的瘠薄問題,特別是砂土等保水保肥能力差、有機質貧乏、灌水后易出現土壤板結、插秧困難、水稻分蘗差和生育后期出現脫肥的田塊,我們一般建議采取使用客土覆蓋的方式改善土質,并通過秸稈還田和施用有機肥,特別是豬糞肥、草肥等偏酸性農家肥來增加土壤有機質,改善土壤堿性。
3. 掌握田間排灌技術。鹽堿地種植水稻最關鍵的就是怎樣通過灌水泡田來洗去鹽分。因此,稻田一定要灌水充足,排水良好。這樣能夠沖淡鹽分,淋洗鹽分下滲到土壤深處。灌水壓鹽一定要做到勤灌勤換,防止水中鹽分濃度升高,同時還要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氣條件。一般可以采用日灌夜排的方式,即上午灌水,傍晚排水,以薄水層過夜,次日水排干后再灌上深層水。這樣做就能夠有效控制鹽害,促進水稻生長。如果遇上陰雨天,就可以不灌水或者少灌水,以提高土壤透氣性,促進根系生長。當水稻處于秧苗期時,抗鹽能力較弱,可以使用深灌水的方式防止鹽害,灌水深度可以在8厘米左右,之后可以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調節水層深度。
4. 施肥方案。以蘇北區域為例,底肥可以施用紅四方水稻配方有機無機復混肥40公斤/畝,以尿素作分蘗肥和穗肥。具體用量可參照當地施肥習慣、土壤氣候條件,或在專業農技人員指導下使用。
(注:文章部分內容引用自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《現代水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》一書)
相關資訊
最新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鹽堿地上種水稻分幾步
- 農技講堂|早稻施肥有講究 推薦施用紅四方套餐肥
- “線上線下”齊上陣 農技服務助春耕
- 柑橘幼樹期如何施肥?
- 玫瑰花的田間管理
- 葡萄裂果該如何預防?
- 大棚種植辣椒如何管理?
- 農技講堂|西南地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施肥技術
- 紅四方含鋅水稻配方肥(18-10-12)
- 春耕推薦丨紅四方芯聚天增效復合肥料27-5-8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![正在加載...](/Skins/default/Img/processing_3.gif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