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商丘市2015-2016年“紅四方”緩釋肥在小麥上的肥效試驗報告
河南商丘市2015-2016年“紅四方”緩釋肥在小麥上的肥效試驗報告
1 試驗來源和目的
根據全國農技中心農技土肥水便函〔2015〕15號《關于開展緩釋肥等肥料田間試驗示范工作的通知》的要求,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在商丘市安排了緩釋肥(紅四方)肥效試驗,目的是通過田間試驗,了解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緩釋肥田間施用效果,探索應用范圍和用法用量,評價產品對作物產量、節本增效的影響,為申請肥料登記和推廣應用做準備。我們按照《緩釋肥、控失肥、抗旱肥、煙草肥田間試驗示范工作方案》的要求,安排了本試驗。
2 試驗材料和方法
2.1 供試肥料:供試緩釋肥(25-14-6)由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提供,每袋市場價格145元。
2.2 試驗時間和地點:試驗于2015年10月-2016年5月安排在商丘市國營民權農場四分場王永剛承包的責任田內。供試土壤類型為潮土,質地為砂壤土,肥力均勻,地勢平坦,灌排方便,肥力水平中下等。整地施肥前采集耕層土壤進行化驗,土壤分析結果見表1。
表1 試驗地土壤分析結果
有機質(g/kg) | 全 氮 (g/kg) | 有效磷(mg/kg) | 速效鉀(mg/kg) | PH值 | |
測試結果 | 10.6 | 0.82 | 15.6 | 98 | 8.2 |
2.3 供試作物:供試作物為小麥,品種為矮抗58。
2.4 試驗設計和方法:
試驗設3個處理,3次重復,隨機區組排列,小區面積35m2。區組內土壤、地形等條件相對一致。每個試驗小區間隔開750px,小區外設置保護行,除施肥不同外,每小區無差別管理,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生產。
處理1:習慣施肥(22.24-6-6);
處理2:測土配方推薦施肥(15-8-4);
處理3:施緩釋肥(15.89-6.3-2.7)。
2015年10月12日按試驗方案要求劃分試驗小區,將不同底肥施于各處理小區,結合翻耕整地與土壤混合均勻。同日進行播種,畝播量12.5kg左右。習慣施肥嚴格按照農戶施肥習慣進行,畝底施復合肥(15-15-15)40kg+尿素10kg,小麥返青期、揚花期分別畝追施尿素12.5kg。測土配方推薦施肥處理磷、鉀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,氮肥60%底施,40%于返青期追施。底施尿素12.6 kg +二銨17.4 kg +氯化鉀8 kg,返青期追施尿素12.9 kg。緩釋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用,每畝施45 kg,在返青拔節期每畝追施普通尿素10 kg。
3 試驗結果與分析
3.1 不同處理對小麥生物學性狀的影響
從表2、表3可以看出:不同處理對小麥生物學性狀影響不大。
表2 小麥生育時期(月/日)
處理 | 播種期 | 出苗期 | 分蘗期 | 拔節期 | 抽穗期 | 開花期 | 成熟期 |
1 | 10/12 | 10/19 | 11/5 | 3/14 | 4/1 | 4/12 | 5/31 |
2 | 10/12 | 10/19 | 11/5 | 3/14 | 4/1 | 4/12 | 5/31 |
3 | 10/12 | 10/19 | 11/5 | 3/14 | 4/1 | 4/12 | 5/31 |
表3 小麥生物學性狀
處 理 | 株高 (cm) | 旗葉長 (cm) | 結實率 (%) |
1 | 58.7 | 18.88 | 0.85 |
2 | 58.4 | 18.86 | 0.78 |
3 | 58.5 | 18.84 | 0.82 |
3.2 不同處理對小麥成產因素的影響
小麥底施“紅四方”緩釋肥影響了成產因素。從表4可以看出:處理3(緩釋肥)與處理1(習慣施肥)相比,畝成穗數減少0.4萬、穗粒數增加1.0粒,千粒重減少2.4 g;與處理2(推薦施肥)相比,畝成穗數減少1.0萬、穗粒數增加4.7粒,千粒重減少1.2 g。
表4 田間調查與考種統計表
處理 | 畝成穗數(萬) | 穗粒數(粒) | 千粒重(g) | ||||||||
平均 | 與處理1比 | 與處理2比 | 平均 | 與處理1比 | 與處理2比 | 平均 | 與處理1比 | 與處理2 比 | |||
1 | 28.7 | - | - | 35.2 | - | - | 45.5 | - | - | ||
2 | 29.3 | - | - | 31.5 | - | - | 44.3 | - | - | ||
3 | 28.3 | -0.4 | -1.0 | 36.2 | 1.0 | 4.7 | 43.1 | -2.4 | -1.2 |
3.3 不同處理對小麥產量及增產率的影響
由表5可以看出:處理3(緩釋肥)與處理1(習慣施肥)相比,平均畝減產小麥17.1 kg,減產率4.4%;與處理2(推薦施肥)相比,平均畝增產小麥26.7kg,增產率為7.7%。對各處理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(見表6),處理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。采用PLSD法進行多重比較(見表7),處理3(緩釋肥)與處理1(習慣施肥)之間產量差異不顯著,與處理2(推薦施肥)之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。
表5 產量結果統計表
處 理 | 小區產量(kg/35m2) | 折畝產 kg | 處理3比1 | 處理3比2 | |||||
Ⅰ | Ⅱ | Ⅲ | 平均 | ±kg | ±% | ±kg | ±% | ||
1 | 19.8 | 20.4 | 21.2 | 20.5 | 390.5 | - | - | - | - |
2 | 18.6 | 18.2 | 17.9 | 18.2 | 346.7 | - | - | - | - |
3 | 20.2 | 18.9 | 19.8 | 19.6 | 373.4 | -17.1 | -4.4 | 26.7 | 7.7 |
表6 方差分析表
變異來源 | 平方和 | 自由度 | 方差 | F | F0.05 | F0.01 |
處理間 | 7.64 | 2 | 3.82 | 8.70* | 6.94 | 18.00 |
區組間 | 0.36 | 2 | 0.18 | 0.41 | 6.94 | 18.00 |
機 誤 | 1.76 | 4 | 0.44 | |||
總變異 | 9.76 | 8 |
表7 多重比較
處 理 | 平均產量 (kg/35m2) | 差異顯著性 | |
0.05 | 0.01 | ||
1 | 20.5 | a | A |
3 | 19.6 | a | AB |
2 | 18.2 | b | B |
3.4 效益分析
由表8可知,小麥施用緩釋肥與習慣施肥相比,產值和收益均有所減少;與推薦施肥相比,增加了產值,但收益并沒有增加。從產投比上看,施用緩釋肥比與習慣施肥相比,產投比基本持平,但低于推薦施肥處理。
表8 經濟效益分析
處 理 | 1(習慣施肥) | 2(推薦施肥) | 3(緩釋肥) | |
畝施肥料用量 (kg/畝) | 75 | 50.9 | 55 | |
畝施肥料成本 (元/畝) | 186 | 114.22 | 179.13 | |
小麥產量 (kg/畝) | 390.5 | 346.7 | 373.4 | |
小麥單價 (元/kg) | 2.10 | 2.10 | 2.10 | |
產 值 (元/畝) | 820.05 | 728.07 | 784.14 | |
畝 收 益 (元/畝) | 634.05 | 613.85 | 605.01 | |
產 投 比 | 3.41 | 5.37 | 3.38 | |
處理3與處理1比 | 增加產值 | - | - | -35.91 |
(元/畝) | 增加收益 | - | - | -29.04 |
處理3與處理2比 | 增加產值 | - | - | 56.07 |
(元/畝) | 增加收益 | - | - | -8.84 |
(注:因各處理其它因素相同,故效益分析沒有考慮其它因素。畝收益=畝產值-畝施肥料成本;產投比=畝收益/畝施肥料成本。除緩釋肥外,肥料成本按復合肥3250元/噸、尿素1600元/噸、二銨3300元/噸、氯化鉀2000元/噸計算)
4 結論
4.1 試驗結果表明:小麥施用“紅四方”緩釋肥與習慣施肥相比,并沒有增加產量和產值,但與推薦施肥相比,畝增產26.7kg,增產率為7.7%,方差分析達顯著水平。
4.2 本次試驗結果僅對由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“紅四方”緩釋肥在小麥上的供試樣品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