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應對臺風影響及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意見
目前,我國黃淮海夏玉米多處于大喇叭口期前后、東北春玉米多處于抽雄吐絲期前后,是防倒伏、促授粉、保結實的關鍵時期。農業(yè)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,以“追肥促長、分類扶正、防控病蟲”為重點,提出玉米應對臺風影響及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意見。
適時追肥 促進生長
大喇叭口至抽雄吐絲期正是玉米養(yǎng)分需求高峰期,雨后養(yǎng)分容易流失,一般畝施用尿素10—15公斤,使用緩釋肥作底肥的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,強降雨影響較重地塊適當增加追肥量,盡快保證養(yǎng)分供應促進生長。適時開展一噴多促作業(yè),一次或多次噴施磷酸二氫鉀、蕓苔素內酯等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和葉面肥,并根據病蟲發(fā)生情況配施殺蟲殺菌劑,提高群體災后恢復生長能力。一般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作業(yè),也可夜間作業(yè)。
分類扶正 促進結實
對雨后倒伏的玉米田,視情況分類扶正。尚未抽雄的地塊,對根倒、莖稈傾斜植株不需扶正,依靠植株自我調節(jié);對莖折植株盡量清理離田,增加群體通風透光。已經抽雄授粉的地塊,對根倒、莖倒且莖稈與地面超過45度角的玉米植株一般不扶正,避免二次傷害;對倒伏平鋪的盡快扶正,可將相鄰4—6株綁在一起;對根系再次生長扎地的采取墊扶措施,使玉米果穗離開地面。莖折嚴重的受災地塊視情況改作青貯收獲,減少損失。對處在玉米散粉高峰期受暴雨影響的,可在雨后晴好天氣時開展無人機輔助授粉,飛行高度距冠層3米左右。
防控病蟲 減少損失
臺風過境后,密切監(jiān)測分析病蟲害發(fā)生情況。黃淮海地區(qū)重點關注南方銹病、褐斑病、棉鈴蟲、桃蛀螟、玉米螟等病蟲害,東北地區(qū)重點關注大斑病、灰斑病、北方炭疽病、玉米螟、黏蟲等病蟲害,做好統防統治。選用適當藥劑防治葉斑類病害和穗期病蟲害。
部分內容引自全國農技推廣微信公眾號
相關資訊
最新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玉米應對臺風影響及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意見
- 水稻應對臺風影響及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意見
- 相約魅力長豐 遇見“莓”好未來丨中鹽紅四方肥業(yè)綠色新型肥料為長豐草莓“莓”好未來增添動力
- 秋季小麥用肥,優(yōu)選紅四方小麥高塔肥!
- 紅四方新型肥料:助力冀魯農民豐產增收
- 紅四方肥業(yè):踐行國家“雙碳”戰(zhàn)略 發(fā)揮示范引領作用
- 紅四方“芯聚天”賦能高效農業(yè)
- “稻、麥(油)豐產增效相關技術研究”項目田間試驗示范結碩果
- 小麥專用黃腐酸增效控失肥
- 新品丨水稻追肥“鋅”選擇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![正在加載...](/Skins/default/Img/processing_3.gif)